2008年7月1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风雨之夜,他带队挺进孤岛水磨镇
记省支援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韩丰平
本报首席记者 朱兰英

image

  危险的地方,韩丰平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面

  昨天,韩丰平作为省支援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,受到了省委的表彰。
  5月13日凌晨2点,有着27年党龄的老党员、50岁的省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韩丰平接到命令,要去地震灾区执行任务。一个小时后,他被任命为首批赴四川抗震救灾特警队伍的总指挥。因为在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,韩丰平入选了全国公安机关抗震救灾群英谱。
  在灾区的20个日夜,成了韩丰平一生不能抹去的记忆。频繁的余震、近在咫尺的泥石流、艰苦的帐篷生活、灾区百姓感激的泪水……有太多的东西值得他讲述。而最令他骄傲的是,他的队员们经历了所有的艰难考验,用事实证明浙江特警是一支“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吃苦、特别守纪律、特别能奉献”的队伍。

  挺进孤独的水磨镇
  5月15日中午12时许,作为总指挥的韩丰平接到命令,要求浙江特警赶往受灾严重的汶川县的漩口、水磨、三江等乡镇。他迅速将前线指挥部的决策传达给宁波、杭州两个支队的带队领导,要求两个支队根据预定的工作方案,迅速、合理组建救援先遣队、后勤保障队、基地保障组等,完成出发准备。
  之前,没有任何救援队伍到达过水磨镇,韩丰平对那里的灾情一无所知。一路上都是从汶川往外走的灾民,见到特警,他们的眼神里充满着欣慰和感激。然而,他们谁也不知道水磨镇的情况。
  韩丰平感到极度的不安,同时他又时刻担心队员的安全。从都江堰到水磨镇的40多公里山路危险重重,一边是被震松的山体,一边是汹涌的岷江,而有些地面看似平整,其实下面是一个大洞,稍不留神就会深陷其中。最危险的路段是一段长960米的隧道。地震后,那里成为一道“鬼门关”。隧道里伸手不见五指,时不时传来石块撞击地面的巨响,顶部的塌方将十多辆汽车埋在里面。
  “战士们都知道将面对什么,谁也没有说过一个怕字。可是,作为指挥官,我必须保证队伍不能出任何意外。”韩丰平说。每到一处危险的地方,他都要和观察员事先勘察路况,做出风险评估,然后指挥队伍快速通过。一路上,他不断地冲到最前面,因为前方还有未知的危险;也常常留在最后,因为要保证没有一名队员掉队。
  这名50岁的指挥官看起来和年轻的特警没有两样,他背着20多公斤重的特警装备包,坚定地朝着水磨镇挺进。队员们好几次想将他的装备包卸下来,都被他拒绝了,“他们背的东西比我还多,我不能搞特殊化,加重他们的负担。”韩丰平坚持负重走完了这条危险重重的山路。
  5月16日中午,韩丰平带领浙江特警到达水磨镇,成为地震后第一支赶到那里的救援队伍。没有休息一分钟,特警就有条不紊地投入了战斗,韩丰平依旧出现在救援的第一线,指挥若定,身先士卒。

  灾区群众邀请特警去安营
  5月17日凌晨,浙江特警接到撤出汶川的命令后返回都江堰。此时,韩丰平没有接到指挥部的具体作战指令,但是他没让自己闲着,下达了马上投入救援战斗的命令。各个支队随后领到了任务:一部分继续寻找废墟里的生还者;一部分在灾区设立医疗点,对受伤群众进行简单治疗;一部分到灾民安置点进行巡逻,保证灾民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  “我们的到来,让居民们感到很心安。他们都想请特警到自己的小区里驻扎安营。”韩丰平说。看着灾区人民充满期待的眼神,特警们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。所有人都希望做最艰苦的工作,几名被安排看守物资的女队员甚至在韩丰平面前委屈地哭起了鼻子。
  20天里,韩丰平带领着首批浙江特警共发现、挖掘、打捞遇难者53人,转移、解救灾民2900多人,医疗救治260多人次。同时,特警们还查破案件8起,摧毁盗窃团伙2个,查破武装贩毒案件1起,缴获仿“六四”手枪2支、子弹6发、麻古类毒品50克和一批吸毒工具,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30多名。

  忘不了那警民鱼水情
  从灾区回来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,韩丰平坐在办公室里还仿佛觉得椅子在摇晃。他依然惦记着灾区。
  在那里,韩丰平和队员们与当地群众同呼吸、共命运、心连心。知道浙江特警在家门口驻扎后,许多灾民自发送来蔬菜、腊肉、水、大米等,而此时对他们来说,这些食品也异常珍贵。可是,队伍有规定,绝对不能收群众的一针一线。面对特警的婉拒,灾民们态度异常坚决,放下东西就跑。后来,韩丰平想了一个办法,对于实在拒绝不了的,就让队员先收下来,然后折算成现金交给当地政府。
  “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。在青城山景区附近驻扎的宁波特警支队准备离开时,景区的居民非常舍不得。他们说,以后你们来,只要说是宁波特警,吃饭、旅游一律免费。”韩丰平说,浙江的特警绝不可能去吃这样的免费午餐,可是和灾民之间这种深厚的鱼水情将永远铭记在每一个人的心中。